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九十章 历史的风会把垃圾吹干净 (第3/3页)
翻土,冬日一到,蝗虫卵都冻死了,来年不会有蝗虫的灾害。 于谦在奏疏中陈述了许多他治蝗的经验,都是他二十四年来巡查地方,所有的经验总结。 “翰林院和国子监那帮人整日里没事干,喋喋不休,把于少保之前关于治蝗奏疏,全都整理成册,日日诵读,若有一天前往地方任职,治蝗是头等大事。”朱祁钰将于谦的奏疏拿在手里。 治蝗很重要。 于谦在奏疏里,用了一个词,叫泣血以闻。 具体来说,于谦在奏疏里,写到了一件事,天下蝗旱,至父子相啖者,真禽兽之不若也。 如果有了蝗灾,甚至会有父子自相残杀,只为吃掉对方的事情发生,那时候人连禽兽都不如了。 蝗灾之下,人不是人。 “臣领旨。”兴安俯首说道,其实治蝗二字,岂止是于谦在说,可是地方吏员,也知道其危害,可是却是时有发生。 京师保卫战打完了,于谦是个很擅长打仗的人,但是他更是一个二十四年的经年老吏,他对于治理地方有许许多多独到的见解,有着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,可以与朝臣共享。 总之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大宝藏。 但是大明京官、两京一十三省的地方官们,是不愿意听这些见解、经验和方法的。 蝗虫起来了,闭上门,又饿不死他们,治蝗又累又苦,干嘛要受那个罪呢? 没事,朱祁钰可以摁着他们的头,让他们听。 于谦在奏疏中,最大的内容,还是说的农庄法,除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之外,他断言,农庄法在宣府必然可行。 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 于谦对于朱祁钰的农庄法是赞同的,他知道那是一种解决大明膏肓之疾的一种思路,也是军屯卫法的一种延伸,是有很强的执行基础的。 但是他却并没有立刻马上的推行,而是暂行军屯法,深入调查之后,才确定,这法子切实可行。 具体怎么做,于谦在回京之后,会面圣奏禀。 “唯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,君之所司也。”朱祁钰收起了奏疏,于谦行至塞外,依旧对朱祁钰这个皇帝行其教育讲经之职。 器指的是车服,名是爵号,这些东西不可以随意给人,这是君王所需要考虑定夺的事。 器名二字,有非名不著,非器不形。名以命之,器以别之的说法。 近来,朝中对于征南将军宁阳侯陈懋封公之事,多有议论,于谦这句大概也表明了他的态度,希望朱祁钰慎重一些,不要给陈懋封公。 陈懋的功劳可以封公吗?不可以。 陈懋的征南大将军征伐的不是安南,而是福建民乱,在大明的功赏制度中,西虏人头一颗五十两,民乱人头一颗才二两,而且不给银,折给米粱,而且因为是民乱的原因,对于杀良冒功查的极严。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撺掇着为陈懋封公呢? 德不配位,功不享爵的下场是什么? 唯死也。 这群人撺掇着给陈懋封公的人,压根不是为陈懋请功来了,而是为了捧杀。 将其捧得高高的,然后让他重重的摔下来,摔得他,死无葬身之地。 弹劾不了,就捧杀,自古这群文人的招数,大同小异,没什么新鲜的。 于谦提醒陛下慎重,自然是提醒陛下,一些事,得辩证的看待。 “朕有那么好忽悠吗?”朱祁钰来自信息大爆炸时代,各种翻转又反转的消息,看了不要太多,让子弹飞,都变成了一门显学,让学了。 自己哪里有那么好忽悠。 他感慨万千的说道:“王恭厂那边最近有什么好消息吗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