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瑾英年录(又名公瑾华年书)--周瑜传_22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22 (第2/2页)

年龄相仿,不由得好奇道:“请问蒋公子今年。。。”周瑜还没说完,周理就接口:“阿瑜,蒋公子大你一岁,你当以兄呼之。”

    “子翼兄。”周瑜抱拳。

    “公瑾!”蒋干回礼。

    这个蒋干看上去和阿策完全是两类人,不知自己和他是否脾性相投,可以成为好友?

    才过了三五天,周瑜就对蒋干印象深刻。在一群比自己大五到七岁的少年青年中,蒋子翼的清辨之才一枝独秀。周瑜对此是甘拜下风。

    别看蒋干长得清秀文静,一派书生气质,可辩论起来,那真是口若利刃,字字诛心。他引经据典,高谈阔论,常常让和他辩驳之人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偏巧周瑜又是个不喜多言的人,谈到辩论,他在孙策面前已经处于劣势,所幸孙策书读得不多,也不喜引经据典,他的滔滔不绝经常被周瑜的三言两语驳倒。而对于蒋干,周瑜简直是毫无招架之力,往往还没开口已经被蒋干将所有典故经史用完,弄得他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周瑜虽然佩服蒋干的博学,却并不喜欢像对孙策那样整日和他混在一起。

    说来也怪,孙策无论出身,举止,行为还有对事物的看法都和周氏子弟相去甚远,周瑜却觉得和他在一起有着无穷的乐趣。

    孙策漂亮的脸庞上常常浮满着笑意,不用说话,就像秋阳般温暖,特别是他那从不知愁的性格,对于周瑜来说就像定心丸和开心果。和他在一起,不知不觉中就会被他影响。变得开朗爱笑。

    周瑜从小就思虑细致谨慎,因此常常为预见到的不好的结果忧心郁闷。自从和孙策成为了好友,他的思虑谨慎没有变,却对结果不那么担忧了,这份尽力而为,坦然处之的淡定气度常常让周家的长辈们惊讶。

    叔父周尚就曾多次夸赞周瑜小小年纪就有雍容气度,实在是担大任之人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的同窗蒋干完全没有让周瑜觉得欣悦的魅力。虽然他简直可以堪称典籍经史翘楚。周瑜辩不过他,就放弃不辨了,常常面带微笑地欣赏蒋干的侃侃而谈。然后一揖而拜:“子翼兄雄辩高才,瑜甘拜下风。”

    连先生蔡邕都多次提醒周异,劝他要多多教导周瑜,要像蒋干学习,日后才能在月丹评中独占熬头,这清辨能力是月旦评中很有用的一技。多少世家子弟都是靠清谈论辩闯出了才俊名士之名声,得以举孝廉,进官场。

    周异了解自己的儿子,他知道周瑜有一半以上的经历都在练武学习兵法上,他跟随蔡邕学习的东西其实是他的副业。

    中平元年的张角黄巾之乱虽然在十个月后被平息,这场战乱却让周异惊醒到乱世之秋,只成为大儒不能救国自保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