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734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分卷阅读734 (第2/2页)

心,他们也要怂恿他这么干。

就算赵昶没有异心,可他是亲王。如果日苯将他扣住,以此要挟跟大宋谈条件,大宋又怎么办?赵晤能表现出冷血的一面,不顾自家亲兄弟吗?可割地求弟,也同样要背负臭名声。名声尽毁,世家就会利用这一点攻讦于他,他将难以掌控朝政。

所以派赵昶去日苯,这种事想都不用想。

杜锦宁和赵昶这两个名声最盛的茶道创始人和倡导者都不能去,那还有谁能派去呢?

官员都不好派,最好是民间……

这么一想,齐伯昆倒是想到三个人来。

他问赵晤:“曾经做过杜锦宁老师,后来又一起推行心学,现在则一起倡导茶道的陆九渊、史修、彭士诚三人,皇上您觉得怎么样?”

赵晤点点头:“可以。”只要不是杜锦宁和赵昶,其他都无所谓。

只是不能派赵昶这话,不能由他嘴里说出来。

他道:“这件事,朕就交给你了。”

“是,臣这就去办。”齐伯昆退了出去,就派人去给跟他同一阵营的大臣递话。

这都是老套路了,大家轻车熟路。第二天赵晤就鸿胪寺这个折子让大臣商议,鸿胪寺卿出列提出由陆九渊等人去日苯;齐伯昆则提出派大宋的僧人去,双方就争执起来。

一般情况下,只要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,大家的思路就会跟着走。更何况这是于大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,世家就没往反对的思路上去想,只是下意识地要反驳齐伯昆,也提出了世家自己的人选。这些人是跟着赵昶一起捣鼓茶道的世家子弟,只是名声不显。

陆九渊三人在茶道界的地位毋庸置疑的,无论是大宋的僧人还是世家子弟,在他们面前都没什么竞争力。更何况,他们是鸿胪寺卿提出来的,这让世家好接受一些。

于是吵了一会儿,最后按赵晤和齐伯昆预计的那样,世家终于同意派没什么政治倾向的陆九渊三人去日苯弘扬大宋茶道。

圣旨在第二天就由金公公这个熟门熟路的太监带到了润州。

杜锦宁大喜。

这步棋,她布局了这么久,终于达成心愿了。

陆九渊三人却是诚惶诚恐:“皇上怎么会想着派我们去?”

三人原先都是在地方的书院里做山长或先生的,算是小人物。即便后来跟着杜锦宁在儒学界和茶道界混出了点名声,也觉得自己离皇权还很远。

现在忽然被皇上派去日苯,他们在荣幸之余,又惴惴不安;另外因从来没有出过国,对于陌生的国度心生惶恐。

☆、第七百六十二章半年时光

杜锦宁给他们鼓劲道:“你们想想,以后无论是大宋的历史还是日苯的历史,只要说到茶道,就会有你们的名字,史料上会详细地记载你们去日苯弘扬茶道的事情。这是名垂青史的好事啊,多少人想都想不到呢,机不可失失不再来。再想想你们从日苯回来以后的地位……”

陆九渊三人都不是佛系人物,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,对于建立心学的渴望,与其说是喜欢儒学,不如说是儒学成果能给他们带来名与利。

通过这一段时间在报纸上的互相辩论,心学已经传开。但影响更大,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名利的,还是茶道。毕竟儒学只是读书人喜欢,而且还是对儒学研究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读书人才

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